新華社南京7月14日電 特寫:屋頂上的“綠色銀行”
新華社記者沈汝發
14日,走進江蘇淮安盱眙縣黃花塘村,村平易近屋頂上裝置的太陽能光伏板綿延成片。在陽光的照射下,光伏板源源不竭地將太陽能轉化為乾淨的電能。這是淮安市首個整瑜伽場地村光伏項目,屋頂的閑置資本變身“綠色銀行”,為村落復興注進綠色動力。
據國網盱眙供電公司擔任人季彬先容,黃花塘村的光伏項目采用“村所有人全體+企業+農戶”一起配合形式,當局出臺計劃兼顧資本,企業擔任投資扶植,農戶以資本進股共享收益。電網擔任供給技巧支持與并網保證。
“經由過程整合全村75戶屋頂資本,我們建成了0.47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季彬說,項目年發電量超50萬千瓦時,可知足全村30%用電需求,年減排二氧化碳近500噸。
“曩昔屋頂曬太陽,此刻屋頂能生錢。”黃花塘村黨總支書記楊宇辰算了一筆經濟賬:村所有人全體以公共建筑屋頂進股,一次性可獲18萬元收益。
為了讓光伏項目盡會議室出租早有序落地,盱眙供電部分領導專門研究測繪團隊應用無人機航測及現場勘測技巧,精準完玉成村分布式光伏資本勘測,構成包括光照強度、建筑荷載等12項目標的“光伏輿圖”。同時,開辟“綠色通道”,展開一站式并網辦事,將并網驗收、表計裝置等環節緊縮至48小時,較慣例項目提速40%。
季彬說,公司還打算在周邊村落停止聚首場地推行,摸索“光伏+儲共享空間能+充電樁”融會場景,構成可復制、可推共享空間廣的整村光伏連片範圍化開闢形式,讓光伏成為村落復興的“新引擎”。
發佈留言